品牌网 品牌网 排行榜

名茶品牌排行榜

RANKING LIST

申请入驻

名茶十大品牌依托大数据技术,综合品牌实力、产品销量、用户口碑、网友投票等近百项指标评选出了2024年名茶十大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分别是六安瓜片、白毫银针、TWININGS川宁、武夷山大红袍、大佛龙井、安吉白茶、ZHUYEQING竹叶青、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如果您正在查找风管机什么牌子好?那么本风管机十大品牌榜单可供您作为选购参考,我们致力于用最真实的用户数据推荐口碑最好的名茶品牌,让您选得放心。(榜单每月更新一次)

  • 品牌榜

  • 优选榜

  • 新锐榜

  • 人气榜

  • 六安瓜片,中国历史名茶,中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简称瓜片,产自安徽省六安。唐称“庐州六安茶”,为名茶。明始称“六安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六安瓜片(又称片茶),为绿茶特种茶类。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六安瓜片是我国绿茶的一朵奇葩,其色、香、味、形的品质风味在全国十大名茶中别具一格,是六安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六安瓜片茶产于大别山腹地,这里峰峦叠翠,溪涧遍布,土层深厚,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磷钾肥,适宜茶树生长,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六安瓜片的自然品质风格的形成创造了极其良好的客观环境。六安瓜片简称(片茶),产于皖西大别山,其中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和金寨所产的最佳。六安瓜片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无芽、无梗是六安瓜片的特征之一。六安瓜片采摘于谷雨季节,制成茶叶冲泡后,呈瓜子片形状并因此取名瓜片。“六安瓜片”驰名古今中外,还得惠于其独特的产地、工艺和品质优势。六安瓜片品牌很多,其中以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徽六”牌六安瓜片茶最为消费者喜爱。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经省政府批准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立以来,企业就以打造中国茶产业的顶级品牌为己任,采用徽六高标准、高要求的制作工艺精制名茶。作为“中华老字号”企业,公司秉承和发扬了其优秀的传统,并以其一脉相传的皇室气度诠释“中国礼?徽六茶”的国宾体验。公司前身系安徽省六安市农委茶叶专业合作社,2006年年底公司转换经营机制并注资1000万,公司现有员工246人,是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涉及茶叶研发生产和销售、基地建设、旅游、茶文化传播等相关产业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公司拥有万亩六安瓜片有机茶叶基地及良种育苗基地,已建成3处规模化六安瓜片生产基地,8000平米研发加工、仓储物流中心和理化分析室及1000平方米六安瓜片营销中心。位于基地的“六安瓜片生态园”及“龙井沟风景区?徽六茶社”更是茶区旅游业的点睛之笔。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六安瓜片首家自动清洁化制茶流水线已顺利投产,推动了“六安瓜片”向新能源、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了确保徽六瓜片品质,公司已率先通过有机茶认证、QS认证、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优秀的品质,使得徽六茶成为“国家礼品茶特别供应商”,并成功进驻上海世博登陆世界舞台。公司目前已有全国加盟商400多家,销售布局华东、华北、东北、华南、西南各大城市,并出口欧洲等国。公司正在积极拓展国内及国际市场,实现公司集团规模化、产品系列化、经营立体化、资本多元化的战略目标。在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绽放着最耀眼的光芒。

  • 白毫银针,简称银针,又叫白毫,是属于仅有的白茶品种中的极品,同君山银针齐名于世。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中称:“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段烟火气耳。”可见白茶的品种之优异。“白毫银针”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的成品多为芽头,全身满披白毫,干茶色白如银,外形纤细如针,所以取此雅名。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白毫银针创制于1889年,是现代白茶的创始者。白毫银针的鲜叶采摘标准为春茶嫩梢萌发的一芽一叶,将其采下后,要用手指将真叶、鱼叶轻轻地予以剥离。白毫银针纯用肥芽制成。产地不同,制法和品质略有差异。福鼎银针早时亦称“北路银针”。采制时选凉爽晴天,将鲜针薄摊于萎凋帘,置于日光下曝晒,待含水率达10-20%时,摊于焙笼上(烘心盘用薄纸垫衬,以防芽毫灼伤变黄),用文火(40-50℃)烘至足干。白毫银针亦称“南路银针”,鲜针摊于水筛上,置于通风场所,晾至含水率20-30%时,移至烈日下晒干。晴天也可先晒后风干。毛茶经拣剔好为精茶,复火后趁热装箱。白毫银针的成品茶外观茶芽肥壮,形状似针,白毫批覆,色泽鲜白光润,闪烁如银,条长挺直,茶汤呈杏黄色,清澈晶亮,香气清鲜,入口毫香显露,滋味因产地不同而略有不同:福鼎所产银针滋味清鲜爽口,回味甘凉;政和所产的银针汤味醇厚,香气清芬。白毫银针的采摘标准为春季的嫩芽初发之时,一芽一叶,甚至只是一芽。白毫的品质特点是芽头肥壮,遍披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味清鲜爽口,汤色呈浅杏黄色。 白毫银针源自福鼎县,现在产地主要集中在福鼎、政和两地。政和县在1889年选育繁殖了政和大白茶茶树品种,随即也开始了用该品种产制白毫银针。福鼎所产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产制的白毫银针称“北路银针”。政和所产的白毫银针称“南路银针”。 白毫银针的采制有其独特之处,原料均采自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的春茶嫩梢一芽一叶,整个初精制过程,既不同于绿茶杀青、揉捻,也不同于红茶发酵、揉捻。 白毫银针的成品茶,芽头肥壮,满披白毫,挺直如针。福鼎白毫,茶芽茸毛厚,白色富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政和白毫,汤味醇厚,香气清芬。 白毫银针的形、色、质、趣是名茶中绝无仅有的,实为茶中珍品,品尝泡饮,别有风味。品选银针,寸许芽心,银光闪烁;冲泡杯中,条条挺立,如陈枪列戟;微吹饮辍,升降浮游,观赏品饮,别有情趣。 白毫银针饮用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性寒凉,具退热、降火、解毒之功效,有“功若犀角”之誉。瓯美茶商也用于掺入高级红茶,以示名贵。 白毫银针早在清光绪16年(1891)已有出口外销,近年也有销往港、澳地区及美国、德国等国。 白毫银针作为珍品,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1982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在30种名茶中列第二位,199O年在河南信阳召开的全国第二、三次名茶评比会上,又两次评为全国名茶。近年来还创制了白毫银针的系列产品,有银钩、银猴、银球、银龙等新的名优茶。1992年银钩被评为我省名茶,名列第一。

  • 川宁茶作为英国古老而经典的茶品牌之一,300年的优秀血统更让其在崇尚经典优雅的今天焕发出时尚的魅力。在茶店里,有着数以千种的川宁茶,从茶包到散茶,琳琅满目,让你目不暇接,相信你一定能够找到属于你的川宁茶。从1787年川宁的标志沿用至今,川宁茶具有盛名的是其拥有三个世纪绵长芬芳的豪门伯爵茶。相传早在1803年,英国首相格雷伯爵在中国获得了一款独特的茶。格雷伯爵非常喜欢,就让Twinings为他制作了一款相同的红茶—— 这就是为人们日后所熟知的 “豪门伯爵茶”。伯爵茶因此得名并开始流行起来, 受到全球爱茶人士的热力追捧。川宁成为英国出名的茶品供应商。

  • 武夷大红袍,是中国茗苑中的奇葩,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乃岩茶之王,堪称国宝,产于福建省武夷山,以精湛的工作特制而成。成品茶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有明显“岩韵”特征,饮后齿颊留香,被誉为“武夷茶王”。大红袍茶树为灌木型,为千年古树,九龙窠陡峭绝壁上仅存4株,产量稀少,被视为稀世之珍。大红袍由来典故关于大红袍名称的来历。明代有一上京赴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一和尚取所藏大红袍茶泡予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并用锡罐装取大红袍带回京城。状元回朝后,恰遇皇后得病,百医无效,便取出那罐茶叶献上,皇后饮后身体渐康,皇上大喜,赐红袍一件,命状元亲自前往九龙窠披在茶树上以示龙恩,同时派人看管,采制茶叶悉数进贡,不得私匿。从此,武夷岩茶大红袍就成为专供皇家享受的贡茶。传说每年朝廷派来的官吏身穿大红袍,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因此被称为大红袍。流传更广的是每当采茶之时,要焚香祭天,然后让猴子穿上红色的坎肩,爬到绝壁的茶树之上采摘茶叶。所以广东话把这种猴采茶称为"马骝茶"(广东人管猴子叫马骝)。正由于数量稀少,采摘困难,这种茶在市场上是价格昂贵的珍品。武夷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武夷大红袍的品质特征: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黄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注重:活、甘、清、香的特点。品鉴要从几个方面来观察: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冲泡次数和叶底等多个方面。其中以香气和滋味这两方面为重点。香气:香气清爽,吸入后,深呼一口气从鼻中出,若能闻到幽幽香气的,其香品为上。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为上。清香型(轻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滋味:入口甘爽滑顺者美,苦、涩、麻、酸者劣。茶水无质感,淡薄者为下品。苦涩味的轻重往往决定岩茶品质高低。冲泡次数,通常为八泡左右,超过八泡以上者更优。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的说法。优质茶应具备:无明显苦涩,有质感(口中茶水感觉黏,有稠度),润滑,回甘显,回味足(初学者不易把握这一岩韵的特点)。武夷大红袍的发展史大红袍乃武夷岩茶之王,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大红袍有着悠久的发展史,下面将对大红袍的发展史做一个简略地介绍。1962年春,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武夷山九龙窠剪了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繁育作为引种种在品种园内(1992年夏秋之交,又从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名丛观察园中剪取很多武夷名丛,单丛等夏梢带回扦插,其中包括大红袍,标明来自武给山市茶叶研究所编号***大红袍号85年11月17日种)。1964年春,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培育室科研人员谢庆梓等二人带着单位的介绍信,来武夷山要剪取九龙窠大红袍枝条带回福安扦插繁育,来者是我同学,一路陪同到县政府办公室,县综合农场办理好手续,然后带到九龙窠,经看护人验证同意后,他们二个人就攀上大红袍茶地剪穗,待剪好下来时我开口向同学要几支扦插,没想到被婉言拒绝,说实话,当时对大红袍有兴趣,但并不在意,所以也不介意。从1978年底到1982年,市茶叶研究所连续开展对武夷名丛进行挖掘、整理、繁育工作时,不知怎的也没把繁育九龙窠大红袍当成急事、大事来办,总认为大红袍茶树已在那里,有人看管,没问题,加上平时经常宣传大红袍,使之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久而久之而敬而远之。1985年11月,值参加省茶叶研究所四十周年所庆之际(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我一到所里,就私下里向培育室主任黄修岩提出要求希望在回武夷山时带几株大红袍茶苗回武夷山栽种,同学说:“你已不在市茶叶研究所工作了,管理方便吗?”我说:“为了顾全大局,我会把它当作一件大事办好的。”也许同学出于同情,“那好吧,等你坐车回去时,我会把茶苗送到车门口给你带回。”当我约好回武夷山的时间后,第二天,黄修岩主任真的给我带了五支正本大红袍茶苗,包装得很隐蔽,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它种好!那时我如获至宝,恨不得一步就到武夷山!最后于1985年11月17日完好地种在御茶园名丛观察园中。回想当年,不知当时为什么只从省所引回五株大红袍,而不多引些?很多很多年后才知道!这五株大红袍是“秘密”的引回,所以领导不知道,这不近似于偷吗?大红袍的神秘又一次演绎着神秘的故事。五株大红袍小苗在御茶园里茁壮成长着!它承担着加速繁育的任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所育苗木已在岩内外种植。从此,纯种正本大红袍的面积年年在扩大,由于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比较稳定,能被大多数人认识,所以种植面积必将不推而广(原来这五株大红袍现处于留养时期,即休养生息,供观赏)。武夷山大红袍上世纪60年代初神秘的走出九龙窠,等了20多年后,绕了一个大弯,又秘密的走回武夷山。回首40余年的不平凡经历,心里感慨万千。

  • 大佛龙井产于中国名茶之乡---浙江省新昌县,主要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山茶区。产品选用高山无公害良种茶园的幼嫩芽叶,经摊放、杀青、摊凉、辉干、分筛整形等工艺精制而成。其外形扁平光滑、尖削挺直,色泽绿翠匀润,香气嫩香持久、略带兰花香,滋味鲜爽甘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嫩绿明亮,具有典型的高山茶风味。新昌县主要名茶品种,为我国名茶三珍,1995年荣获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唯一的金奖。该茶选择县境高山无公害良种幼嫩芽叶精细加工而成。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在“茶叶感官审评报告”中称“新昌大佛龙井茶”,经检验外形扁平光滑,挺直尖削,形似碗钉,色泽嫩绿鲜润,滋味鲜醇甘爽,汤色杏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匀齐,品质优良,属浙江龙井茶中的极品。大佛龙井茶生长于唐朝诗仙李白曾经为之梦游的浙江新昌境内环境秀丽的高山云雾之中,采用西湖龙井茶优良茶种嫩芽精制而成,品质超凡,嫩香持久沁人,具有典型的高山风味。属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002年获国家商标局“大佛”证明商标注册。为浙江省名牌产品和中国国际农博会名牌产品,在国内外茶文化节上多次荣获金奖。大佛龙井的炒制过程中,运用了抓、抖、搭、捺、甩、推、扣、压、磨等“十大手法”,形成了“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品质四绝的龙井茶。品尝高级龙井茶,常用玻璃杯冲泡,水温85度,展开后龙井茶形似朵朵兰花,翠绿芬芳,清香扑鼻,滋味鲜醇,品饮时齿颊留芳,沁人肺腑。清代茶人陆次之曾赞曰:“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 安吉白茶是在安吉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白叶一号”茶树鲜叶,经加工而成并符合《安吉白茶强制性标准》规定要求的茶叶。安吉白茶(白叶茶)是一种珍罕的变异茶种,属于“低温敏感型”茶叶,其阈值约在23℃。茶树产“白茶”时间很短,通常仅一个月左右。春季,因叶绿素缺失,在清明前萌发的嫩芽为白色。在谷雨前,色渐淡,多数呈玉白色。雨后至夏至前,逐渐转为白绿相见的花叶。至夏,芽叶恢复为全绿,与一般绿茶无异。正因为神奇的安吉白茶是在特定的白化期内采摘、加工和制作的,所以茶叶经瀹泡后,其叶底也呈现玉白色,这是安吉白茶特有的性状。经生化测定其氨基酸含量6.269%,高于普通绿茶2倍以上,而茶多酚含量仅为普通绿茶的一半左右。安吉白茶的起源二十世纪中叶,在中国竹乡、黄浦江源所在地浙江省安吉县海拔800多米的深山密林间发现了一蓬树龄逾百年的再生型古白叶茶树。致八十年代初,在中国茶科所、浙江大学茶学系、浙江省农业厅的茶树育种专家的指导下,经湖州市、安吉县茶叶科技人员的共同研究开发,通过无性繁殖的方法,育成了“白茶一号”品种。如今,“白叶一号”已被国家认定为珍稀茶树品种。“白叶一号”的开发成功,为我国填补了这一茶种的空缺,为世界增添了一个珍贵的茶树品种。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对白茶有详细的描述,认为“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出生。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并指出“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如加工得法,则“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比。”宋之安《东溪试茶录》将茶树分成七个群体,一曰白叶茶……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社之先后,芽叶色白如纸,民间以为茶瑞……。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白茶与目前茶学界对茶叶分类中的那种不炒不揉,通过晾干方法制成的“白茶”不同。白叶茶为何会失植近千年有待进一步考证。安吉白茶的品质特性和生理机制安吉白茶从1980年发现时的一个单株,迅速培育成为一个品种群,并有了二万多亩栽培面积,数千亩投产茶园,超亿元产值,“安吉白茶”一举成了我国名特优茶类中的佼佼者。其品种推广速度之快、产品价位之高、市场品牌之响、总体效益之好都是我国茶树培育种史上少有的。综其然,主要是在于他有特殊的白化现象、优异的自然品种和独有的茶韵,而这一切又是其他品种所不具备的。用春梢一芽一二叶所制成的“安吉白茶”,具有翠绿间黄的色泽,清鲜持久的香气,鲜爽甘醇的滋味,鹅黄明亮的汤色,玉(肉)白脉绿的叶底。冲泡时似片片翡翠起舞,颗颗白玉卧底;饭后唇齿留香,甘醇生津,欲罢不能。这样的评价,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安吉白茶”“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也”的特征和底蕴。现在的“安吉白茶”是用鲜嫩芽叶经摊放—杀青—理条—复炒—烘焙而制成的,从制茶工艺看并无独特之处,因此,品质的形成应该是取决于其自然品质,而这又似乎与以下两方面有关。首先,优越的自然要件。安吉白茶原生长在浙西北海拔800米的山区,属天目山系。境内群峦叠嶂,云遮雾霭,以竹木为主组成的林相常年葱绿,由花岗岩母岩风化成的土壤含有较多的钾、镁等微量元素;全年无霜期短,冬季低温时间长,绝对低温一般在-10℃以下,相对湿度大,直射的兰紫光较少。在这样的生态条件下发生的突变体形成了独有的遗传特性,如有规律的白化返绿现象和高氨低酚的代谢特征。据测定,春梢一芽二叶的氨基酸含量在6%左右,茶多酚在10%—14%,酚氨比只有1.6—2.3,这样的高氨低酚在我国众多品种中是极为罕见的。这是“安吉白茶”香高味鲜的生化基础。据研究,安吉白茶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是较强的,如越冬芽在冬季不度过低温期,翌年春梢的白化现象就不显著,表明低温是诱发白化的重要条件。一些南部低海拔地区引种后反映,白化现象不明显,品质也逊于安吉本地,这可能是生态条件差异大,越冬期低温不足所致,因此引种安吉白茶首先要考虑到自然条件的相似性。第二,特殊的生理机制。据研究,安吉白茶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白化现象的温度敏感型突变体,也即越冬芽在日平均温度在23℃以下时生长的新梢才有白化现象,超过这一阈值就不表现,并逐渐返绿,夏秋茶也均为绿色。我们做过这样的试验,将二年生茶苗先放在10℃的人工气候箱中预处理二星期,然后分成三组,分别放入15℃、19℃、23℃三种气候箱中。6天后观察,15℃和19℃组的长出的一芽一叶均为白色,23℃组的虽已长到一芽二叶,都是绿色;12天后,23℃的长到一芽三叶,仍是绿色,也即23℃的苗没有出现在白化现象,15℃和19℃的与田间苗一样,叶白脉绿。我们再将处理过的15℃的苗放入23℃中,发现4-7天后开始返绿,16天后完全复绿;将23℃没有白化过的苗放入15℃温度中,叶片并不表现出白化现象。由此表明,安吉白茶是否白化,关键是第一轮芽生长时所处的温度范围,超过23℃就不会变白。在白化期间,由于叶绿体膜结构发育发生障碍,叶绿体退化解体,叶绿素合成受阻,质体膜上各种色素蛋白复合体的缺失,导致了芽叶变白;在生理上,由于RUBPcase—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大小亚基含量及酶活性下降,同时伴随着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升高,使可溶性蛋白质的大量水解,导致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平均含量达到一般品种的一倍以上(在已系统鉴定过的我国600余份种质资源中仅有个别的超过6%),这一特殊的变化,是形成“安吉白茶”优异品质的基础。

  • 恒心制茶,传承中国智慧之美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全国著名的名优茶生产企业。目前定点茶园和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近40万亩,年生产各类名优绿茶3600吨。十余载的风云砺炼,使竹叶青业已成为集茶园栽培管理,初制生产,精制加工,产品研发,茶文化观光旅游及进口贸易为一体的经济实体,营销网络遍布北京、上海、天津等国内一线城市,并出口到日本、北非、欧洲、美国等海外市场,备受海内外消费者亲睐。从1998年竹叶青坚实起步,到2001年完善企业渠道策略;从2002年,提出“平常心”的品牌传播策略,再到2007年,以“中西文化交流大使”的身份进入欧洲市场……时至今日,竹叶青不仅仅确立了自身独特鲜明的营销策略,也改变了整个四川茶叶行业的品牌销售模式。从夯实基础到创新发展,竹叶青用恒心追求完美的产品品质,成为了复兴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先驱。十余载的企业发展,竹叶青用自身严苛精细的制茶工艺生产好茶,也提炼了自身特有的企业精神:平常心,其“心存高远、意守平常”的深刻内涵,成为了企业之本,也化作了制茶之道。今日的竹叶青,拥有着“论道”,“竹叶青”,“飘雪”,“宝顶雪芽”等多个知名品牌。其中,“竹叶青”产自海拔800米以上的峨眉万亩高山茶园;“飘雪”高档窨制茉莉花茶,其色香味达到高品质标准,堪称中国花茶的极致之作;“论道”作为绿茶,将中国传统茶文化纳入自身精髓,其层层历练的大师级珍稀品质。

  • 西湖龙井茶居全国十大名茶之首,它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而著称于世。西湖龙井茶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唐代茶圣陆羽所著《茶经》中已有记载。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封龙井狮峰山下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宋代诗人苏东坡在龙井狮峰山下留有“老龙井”三字手迹。“贡”牌西湖龙井茶产于西湖西面的群山之中,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常年云雾缭绕,良好的自然条件,加上精心的培育、采摘和独特的传统手工炒制方法,形成了“贡”牌西湖龙井茶超群的品质,每五百克特级“贡”牌龙井茶,需用二万六千个左右清明节前的茶叶嫩芽,经过近十个小时的手工精心炒制而成,不愧为茶中极品。“贡”牌西湖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秀、大小匀齐光滑,泡在杯中茶芽嫩绿成朵,茶汤鲜绿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甘醇爽口,细细地观赏,慢慢地品饮,实在是一种高雅的享受。常年饮用有提神、明目、利尿、降脂、减肥、抗癌和防止衰老等保健功效。“贡”牌西湖龙井茶是国家礼品茶、国宴用茶。“贡”牌西湖龙井茶连续三次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连续二次获得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称号,多次在省内及全国评比中获奖,深受消费者青睐。

  • 安溪茶叶有限总公司,是以核心企业为龙头,资产为纽带,规模效益为目标组建而成的有限责任公司,拥有一个核心企业,四个定点厂,年茶叶生产能力500吨。安溪茶叶有限总公司是一家集产、供、销为一体的综合型公司,公司主要批发乌龙茶、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人参茶、绿茶、红茶等十大名茶和各种有机茶。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早开发和销售有机茶的企业之一,公司在中国有机茶之乡――安溪拥有高海拔、无污染、纯天然的有机茶园万多亩,在中国铁观音之都――安溪建有自己的铁观音基地。本公司所产的茶叶不仅畅销于祖国的大江南北,而且还销往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因其产品品质佳,质量可靠,受到了众多国内外客商的青睐。为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本公司一贯坚持“三化四统一联”的管理原则,即标准化、系列化、批量化;统一标准、统一工艺、统一商标、统一包装;联合销售。本公司能稳定发展,也是与广大客户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厚爱分不开的,在次表示感谢。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以务实的态度、开拓的精神、热情的服务,向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有机茶”牌茶叶。

  • 福鼎白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是六大茶类中最古老、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素为茶中珍品。2010年国家工商总局公告,福鼎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福鼎市以其特殊的地理区位、人文因素,蕴育了独具特色的白茶产品,成为世界茶的健康使者。白茶属轻微发酵的茶类。其品质外形针状,白毫密披,银装素裹,色白如银,熠熠发光,汤色和叶底,浅淡明净,因得白茶之名。传统的制法是采下新鲜芽叶晾晒至干,不炒不揉,芽叶完整,密披白毫。制茶过程中,主要靠晾晒和风干,工艺不复杂。加之茶性清凉,有退热降炎之疗效。白茶原产于福鼎太姥山。据传说,太姥山古名才山,尧帝时(公元前二三五八——二二五七年)有一老母在此居住,以种兰为业,为人乐善好施,深得人心,并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救活很多小孩,人们感恩载德,把她奉为神明,称她为太母,这座山也因此名为太母山。到汉武帝时,派遣了侍中东方朔到各地授封天下名山,于是太母山被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并正式改名为太姥山,现今福鼎太姥山还留有相传是太姥娘娘手植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树绿雪芽古茶树、太姥娘娘发现绿雪芽的山洞和浇灌绿雪芽的丹井。距今150多年前(约1857年),有柏柳乡竹栏头村(今点头镇过笕村竹栏头自然村)陈焕把此茶移植家中繁育了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因采摘标准不同而分为白芽茶(太姥银针、白毫银针)和白叶茶(白牡丹、新工艺白茶、贡眉、寿眉);福鼎大白茶因其茶树品种不同而分小白、大白、水仙白三类,采自福鼎本地菜茶茶树者称小白,采自福鼎大白茶茶树者称大白,采自水仙茶树者称水仙白,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在福鼎大白茶茶树只采一芽者,其制成品称白毫银针;在福鼎大白茶或水仙茶树采一芽二、三叶者,其制成品称白牡丹;在福鼎本地菜茶茶树采一芽二、三叶者,制成品称贡眉、寿眉。以制茶种类说,先有白毫银针,后有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福鼎白茶具有地域唯一、工艺天然和功效独特等特性,是最原始、最自然、最健康的茶类珍品。中医药理证明,白茶性清凉,消热降火,消暑解毒,具有治病之功效。清代名人周亮工的《闽小记》中载:“白毫银针,产太姥山鸿雪洞,其性寒凉,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欧美国家对白茶进行的深入研究发现,相比其他茶类,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黄酮含量最高,氨基酸含量平均值高于其他茶类,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辐射、抗肿瘤,人体免疫力细胞的干扰素分泌量增加5倍等作用。对于福鼎白茶独特而显著的保健功效,可以用五种茶来形容:①降火消炎茶:白茶具有清热祛火的功效,同时最新研究还表明,白茶提取物对导致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肺炎等细菌生长具有预防作用。②女人茶:白茶的自由基含量最低,多喝白茶或使用白茶的提取物,可以延缓衰老,美容美颜,因此受到了现代时尚人士,特别是都市女性的欢迎。③伴侣茶:喝红葡萄酒饮白茶,“一红一白”结合,白茶可以解决饮用红葡萄酒容易上火的难题,可以说是现代成功人士社交应酬的好伴侣。④梦之茶:白茶可以清热降火,让人清心除烦、安神定智,有助于人们获得健康良好的睡眠。⑤旅行茶:白茶具有耐泡的特点,一天旅途一杯茶,可以很好地缓解或消除旅行中的疲劳。福鼎白茶所独具的特点,也得到了许多专家的认可。2008年6月,通过对福鼎白茶认真细致的考察和研究,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部主任姚国坤教授等七位国内著名茶叶专家一致达成“福鼎白茶共识”:一是源于福鼎,文化丰厚。福鼎白茶栽培历史悠久,是白茶之王—白毫银针的发祥地。二是品质优异,康体养颜。白茶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延缓衰老、抑菌消炎的显著功效,是人类康体养颜之珍品。三是创新发展,前景广阔,能够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日益追求。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院长、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骆少君研究员也一再呼吁重视发展白茶,她说:“不仅美国,瑞典斯德哥尔摩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也表明,白茶杀菌和消除自由基作用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