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网 品牌网 排行榜

迷你汽车品牌排行榜

RANKING LIST

申请入驻

迷你汽车十大品牌依托大数据技术,综合品牌实力、产品销量、用户口碑、网友投票等近百项指标评选出了2024年迷你汽车十大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分别是宝马BMW、长安汽车、北汽新能源、吉利汽车GEELY、宝骏汽车、比亚迪BYD、蔚来NIO、欧拉ORA、日产NISSAN、别克Buick。如果您正在查找风管机什么牌子好?那么本风管机十大品牌榜单可供您作为选购参考,我们致力于用最真实的用户数据推荐口碑最好的迷你汽车品牌,让您选得放心。(榜单每月更新一次)

  • 品牌榜

  • 优选榜

  • 新锐榜

  • 人气榜

  • 宝马集团的悠久历史始于1916年,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在全球拥有22个生产和组装厂,员工总数超过10.3万人。作为当今世界最成功和效益最好的高档汽车及摩托车生产商,宝马集团几年来连续创造新的销售纪录。2005年,宝马集团的汽车销量达1,328,000辆,其中BMW汽车的销量首次突破110万辆(1,126,800辆),MINI品牌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达到200,400辆。此外,还售出超过9.75万辆摩托车。2005年,集团的总收入达466.56亿欧元。一贯坚持高档品牌战略,是宝马集团成功的基石。宝马集团拥有BMW、MINI和Rolls-Royce(劳斯莱斯)三个品牌。这些品牌占据了从小型车到大型豪华轿车各个细分市场的高端,使宝马集团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专注于高档领域的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商。高档意味着附加值。宝马集团的品牌各自拥有清晰的品牌形象,其产品在设计美学、动感和动态性能、技术含量和整体品质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产品内涵,因此,这些品牌给客户提供了切实的附加值,赢得了全球车主的拥戴。宝马集团最初是一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商。BMW是BayerischeMotorenWerke(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厂)的缩写,BMW的蓝白标志象征着旋转的螺旋桨,这正是公司早期历史的写照。在宝马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中,中国市场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宝马集团的产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出现在中国市场上。1994年4月,宝马集团设立北京代表处,标志着宝马集团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在过去10多年间,宝马集团的三大品牌都已进入中国市场,并家喻户晓,备受推崇。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世界顶级高档汽车制造商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5月,是宝马集团和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共同设立的合资企业,业务涵盖BMW品牌汽车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公司的生产基地位于工业基础雄厚的辽宁省沈阳市,在北京设有分公司,销售和服务网络遍及全国。截止到2014年底,公司有超过14,000名员工。目前,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生产BMW3系(含标准轴距和长轴距)、BMW5系Li和BMWX1三个系列。全新一代BMW5系长轴距车型于2010年8月份在中国上市,自上市起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市场的认可,2012年BMW5系总销量达107,844辆,这是BMW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第一次有单一车型在一年之内销量超过十万。华晨宝马BMWX1于2012年3月份在中国上市,成为2012年BMW品牌三大畅销车型之一。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客户需求,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铁西新工厂于2012年5月24日正式开业。目前,铁西工厂和位于大东区的工厂的总产能达到30万辆。2012年7月,第六代BMW3系上市,同时提供两种轴距的产品。这些产品全面应用BMWEfficientDynamics(高效动力)技术,是高性能和环保的典范。2012年,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宣布发动机生产提升计划。紧邻铁西工厂的新发动机工厂已经开工建设,将于2016年投产。2013年4月,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发布新品牌:之诺。新品牌是合资双方在长期紧密合作和成功发展的基础上,向更深层次的本土化发展迈进的全新里程碑。作为中国的高档汽车品牌,之诺秉承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同时拥有国际技术和品质,代表着高科技和高品质。新品牌旗下第一款产品之诺“1E”纯电动车于广州车展期间亮相。目前,之诺车型在铁西工厂生产。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华晨宝马始终坚持客户导向,给予经销商强大的支持,客户满意度在豪华车市场上名列前茅。截至2014年底,在全国已设立超过460家授权经销商及服务网点,在北京、上海、佛山和成都建立了四个大型零部件配送中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拥有3个培训中心,此外,在全国还有15家培训基地和11家钣喷培训点。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长期贯彻本地化战略。2006年底专门为中国市场推出的BMW5系长轴距版是本地化生产的里程碑。持续拓展的本地零部件供应商体系在2014年达到了280家,年度采购额达241.5亿元。华晨宝马已连续八年成为沈阳市第一大纳税企业。铁西工厂成为中国最先进、最环保的汽车工厂,使宝马本地化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自进入中国以来,BMW一直努力践行根植中国的郑重承诺,并切实履行作为企业公民应担负的社会责任,不断融入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在资源创新、文化交流与社会融合、教育三大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具有行业领先性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从致力于推动汽车产业与环境良性发展的BMW高效动力策略及新能源技术产品的应用,到诠释了当今最创新环保生产理念的铁西新工厂,再到业内首创的“5S经销商”认证,BMW在商业成功的同时还利用自身优势及通过资源创新不断促进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家深深植根本土的国际企业,BMW坚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并致力于促进文化交流与社会融合。从2007年至今,“BMW中国文化之旅”已在八年间对77项亟待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总计800万元的捐助。与此同时,BMW还积极贡献于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十年来“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已惠及37万中国儿童。自2008年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携手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中华慈善总会宝马爱心基金以来,宝马爱心基金发起和推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公益爱心活动,如“BMW童悦之家”儿童关爱计划、“BMW悦助未来”助学计划,“BMW玉树关爱行动”等活动,为包括宝马员工、经销商和车主在内的宝马爱心大家庭成员搭建起了一个广泛、持续的参与平台。截至2014年底,已有250多家宝马经销商以及超过65,000名车主、员工参与到了相关的公益活动中,受益群体约91,000人次。除此之外,已成功举办两年的“BMW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论坛”还为企业和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思想碰撞与深入交流的平台,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新常态”下企业公民的新使命。未来,BMW将继续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并带动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共同回馈社会,演绎创新、梦想、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之悦!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中国最成功的高档汽车制造商,引领中国高档车市场的发展。公司将坚持把最新的产品和最先进的技术引进到中国市场。同时作为负责任的企业公民,BMW将继续为中国社会实现可持续增长做出不懈的努力,与各界爱心人士携手传递责任之悦,创造价值之悦,共飨进步之悦。车标含义B.M.W.是巴伐利亚汽车制造厂的意思,标志的色彩和组合来自宝马所在地巴伐利亚州的州徽(在前面宝马标志的旁边)。宝马汽车公司是以生产航空发动机开始创业的,因此很多人以为标志代表旋转的螺旋桨,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蓝白标记对称图形的意义非常简单,蓝白相间的图案是公司所在地巴伐利亚州的州徽,用来提醒宝马来自巴伐利亚州的纯正血统。宝马标志中间的蓝白相间图案,代表蓝天,白云和旋转不停的螺旋桨,喻示宝马公司渊源悠久的历史,象征该公司过去在航空发动机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又象征公司一贯宗旨和目标。

  • 长安汽车是中国汽车四大集团阵营企业、最大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也是唯一一家中国品牌汽车产销累计突破1000万辆的车企,成为中国汽车品牌的领导者。长安汽车拥有153年历史底蕴,32年造车积累。目前,公司拥有全球11个生产基地、31个整车及发动机工厂,年产销汽车290万辆,资产1281亿元,员工8万人。长安汽车坚持科技创新,打造中国最强大且持续领先的研发能力。拥有专业研发人员6000余人,其中,高级专家400余人,外籍人才300人,先后12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在重庆、上海、北京、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建立起全球研发格局;建立汽车研发流程体系和试验验证体系,确保开发的每一款产品满足用户使用10年或26万公里的可靠品质。长安汽车科技研发实力已连续3届6年居中国汽车行业第一。长安汽车秉承“美誉天下、创造价值”的品牌理念,提供令消费者惊叫的产品和服务。成功推出CS系列、睿骋系列、逸动系列、悦翔系列、欧诺、欧力威、欧尚等一系列经典产品,产品质量完全达到合资产品水平。现在,每天有8500余名用户选择长安汽车,37%用户由合资转移而来。长安汽车已连续8年实现中国品牌销量第一。长安汽车坚持“节能环保、科技智能”的理念,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力争通过十年,推出34款产品,累积销量达到200万辆,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公司还作为唯一中国品牌加入代表国际最高水准的美国智能汽车联盟—MTC,当前已掌握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全自动泊车等智能驾驶核心技术,特别是结构化道路无人驾驶技术已通过实质性技术验证。长安汽车坚持“自主创新”和“合资合作”两条腿走路,不断改进,不断超越,成立长安福特、长安铃木、长安马自达、长安标致雪铁龙、江铃控股等合资企业,并向合资企业输入中国品牌产品,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唯一一家向合资企业输入产品的车企,开创了合资合作的新模式。“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是长安汽车的愿景。未来,长安汽车将继续遵循“客户为尊、员工为本、诚信敬业、持续改善”的价值观,努力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不断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长安行天下!

  • 北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品牌,专注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充换电运营、分时租赁等领域,绿色智慧出行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汽新能源,证券名称:北汽蓝谷,证券代码:600733)是一家新时代下的国有控股高科技上市公司和全球出色的绿色智慧出行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为用户创造电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极致驾乘体验,构建汽车与能源、互联网、AI人工智能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生态、新格局,建设世界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和新能源汽车企业,打造面向未来的世界绿色智能科技服务平台。北汽新能源在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充换电运营、分时租赁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安全可信赖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秉持“开放共享”理念,与生态伙伴广泛合作,带领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是全球纯电动汽车用户较多的品牌。自2009年成立以来,北汽新能源以电动化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新的造车理念走出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北汽新能源布局六国八地的全球研发中心,掌握了国际三电核心技术,构建了新平台正向开发的新能源整车体系化能力,并以“达尔文系统”技术品牌发布为标志,进入整车人工智能时代。2018年3月北汽新能源牵头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集中大范围优势资源,开展深层次的合作融合,联合共建世界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高地;以“擎天柱计划”对接能源与电力行业,进入能源管理与服务领域,实现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发展;以“轻享出行”科技服务平台为抓手,积极响应共享经济的浪潮,通过服务转型打造出行业务的未来。北汽新能源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独立运营和股份制改造,完成两轮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试点国有企业员工持股,成功登陆A股市场。北汽新能源脱胎于传统的国有汽车集团,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发展基因,加速由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变,以科技创新带领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以开放共享促进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多年来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取得了快速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1100亿元,连续三年进入世界500强,连续十一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吉利控股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台州、宁波和兰州、湘潭、济南、成都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在澳大利亚拥有DSI自动变速器研发中心和生产厂。现有10多款整车产品及1.0L-2.4L全系列发动机及相匹配的手动/自动变速器。吉利控股集团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拥有近千家品牌4S店和近千个服务网点;在海外建有近200个销售服务网点;投资数千万元建立国内一流的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快捷服务。截至2013年底,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超过300万辆。吉利控股集团在浙江杭州建有吉利汽车研究院,形成较强的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和汽车电子电器的开发能力;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瑞典的哥德堡、美国的加州和中国的上海成立了设计造型中心,构建了全球型造型设计体系;在瑞典哥德堡设立了中欧汽车技术中心(CEVT),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级车平台。自主开发的吉利熊猫、帝豪EC7/EC8、英伦SC515先后获得C-NCAP五星安全评价,全球鹰GX7获得C-NCAP“超五星”安全评价;自主开发的4G18CVVT发动机,升功率达到57.2kw,处“世界先进,中国领先”水平;自主研发并产业化的Z系列自动变速器,填补了国内汽车领域的空白,获得中国汽车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吉利拥有各种专利100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800多项,国际专利40多项,被列为“中国企业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十大品牌”,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吉利战略转型的技术体系创新工程建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吉利轿车安全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荣获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吉利控股集团现有员工180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300余人。拥有院士3名、外国专家数百名,在册博士50余名、硕士640余名、高级工程师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数百名;有6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成为拥有“千人计划”高端人才最多的民营企业。吉利控股集团投资数十亿元建立的北京吉利学院、海南大学三亚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超过4万人;每年有近万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为中国汽车工业和社会输送了宝贵人才;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委托,投资建立的浙江汽车工程学院,是中国首个专门培养汽车车辆工程硕士、博士的研究生院,已有30余名研究生毕业。贯彻“时刻对品牌负责,永远让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已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TS16949:2009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ISO/IEC27001:2005信息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体系认证以及环境标志产品认证。为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开展了海湾GCC、欧盟EEC&ECE、澳洲ADR等国际认证工作。本着“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招贤纳士、合纵连横、后来居上”的发展战略和“快乐人生,吉利相伴”的核心价值理念,吉利控股集团将坚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发挥团队智慧,打造有影响力和竞争力、受人尊敬的世界500强汽车企业集团,为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的崛起,为实现“造最安全、最环保、最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美丽追求而奋斗!

  • 通用五菱2010年创建的自主汽车品牌,旗下拥有五菱/宝骏汽车品牌及宝骏560/宝骏730/五菱宏光/宝骏630等畅销车型宝骏是上汽通用五菱2010年创建的自主汽车品牌。宝骏品牌源由:“骏”的本义是良驹,宝骏即人们心爱的良驹。上汽通用五菱(英文缩写SGMW)旗下拥有五菱汽车、宝骏汽车两个品牌及宝骏560、宝骏310、宝骏730、荣光V、五菱宏光S1、五菱宏光、宝骏630、宝骏610、五菱征程等畅销车型。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于2002年11月18日,由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三方共同组建的大型中中外合资汽车公司,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柳州汽车动力机械厂。公司目前拥有柳州河西总部、柳州宝骏基地、青岛分公司和重庆分公司四大制造基地,形成了南北联动、东西呼应的发展新格局,为公司在“十二五”末实现200万产能规模及后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2010年7月上汽通用五菱乘用车品牌“宝骏”发布,车型宝骏630于2011年8月9日上市。微型轿车乐驰是上汽通用五菱于2003年投产的高性能微轿产品,多次获得国际机构J·D·Power紧凑车型新车质量调查较高得分。七座家用车宝骏730于2014年7月30上市,上市第52小时实现订单数破1万辆,上市第100天销量突破6万辆,截至目前宝骏730销售已超过39.3万辆,成为企业进一步深挖家用车市场的关键产品。 公司SUV宝骏560于2015年7月18日上市, 9月份完成销量24,228辆, 成功跻身SUV细分市场第二;10月份销量破3万再创新高,目前累计销量突破11.2万辆。上汽通用五菱以“低成本、高价值”为企业经营理念,充分集成股东各方的管理方法、推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内外资源整合,逐步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五菱价值链;在巩固微车领域优势、成功开拓七座家用车市场、稳步推进乘用车业务的同时,加速推进海外事业核心业务,开启实践知识与产品输出、人力资本与团队输出和业务运营与较佳实践输出的国际化战略,海外业务实现了有价值的知识输出。2012年7月10日,五菱荣光换标雪佛兰登陆埃及市场,占据市场份额第二。2013年5月9日,五菱宏光戴上雪佛兰金领结,登陆印度市场,位列MPV细分市场第二位,打破了之前由铃木Ertiga一统天下的市场格局。同时,为进一步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进一步抢占海外市场,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设立了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印尼汽车有限公司并于2015年8月20日奠基,开拓东南亚市场。上汽通用五菱已经连续9年保持国内单一车企销冠,积累了超过1300万用户。上汽通用五菱已经从传统自我奋斗型企业脱变为一个“多点制造、商乘并举、跨洋出海”的学习创新型现代化企业,逐渐成长为国际上有竞争力的汽车公司。

  • 比亚迪汽车——比亚迪股份的直属子公司。2003年,比亚迪正式收购陕西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比亚迪汽车,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了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比亚迪汽车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主发展的发展模式,以“造世界水平的好车”为产品目标,以“打造民族的世界级汽车品牌”为产业目标,立志振兴民族汽车产业。目前,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开发、车型研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比亚迪汽车在上海建设有一流的研发中心,拥有3000多人的汽车研发队伍,每年获得国家研发专利超过500项。在西安建设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轿车生产线,总产能达到20万辆。在深圳建成现代化汽车城,总产能将达到30万辆,并建成第二研发中心,将成为比亚迪汽车中高级汽车的生产基地。北京模具制造中心,业已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模具产业格局,为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制造整车模具。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由王传福于1995年创立,是一家香港上市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目前,比亚迪在全国范围内,已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等地共建有九大生产基地,总面积将近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台湾、香港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现员工总数已超过13万人。2002年7月31日,比亚迪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股票代码:1211HK),创下了54支H股最高发行价记录。2007年,比亚迪电子(国际)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285.HK)在香港主板顺利上市,表现理想。截止2008年底,公司总资产额近329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超过133亿元人民币。2008年9月27日,美国著名投资者“股神”巴菲特的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附属公司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宣布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比亚迪2.25亿股股份,约占比亚迪本次配售后10%的股份,交易总金额约为18亿港元或相当于2.3亿美元。巴菲特投资代表了对比亚迪品牌价值的认可,对于加速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及其它环保产品在北美和欧洲市场,乃至全球的推广都极具战略意义。主营业务比亚迪现拥有IT和汽车两大产业群。公司IT产业主要包括二次充电电池、充电器、电声产品、连接器、液晶显示屏模组、塑胶机构件、金属零部件、五金电子产品、手机按键、键盘、柔性电路板、微电子产品、LED产品、光电子产品等以及手机装饰、手机设计、手机组装业务等。公司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技术创新、研发实力的提升和服务体系的完善,主要客户为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国际通讯业顶端客户群体。目前,比亚迪作为全球领先的二次充电电池制造商,IT及电子零部件产业已覆盖手机所有核心零部件及组装业务,镍电池、手机用锂电池、手机按键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均已达到第一位。2003年,比亚迪正式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现“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发展至今,比亚迪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汽车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并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的新锐品牌。汽车产品包括各种高、中、低端系列燃油轿车,以及汽车模具、汽车零部件、双模电动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等。代表车型包括F3、F3R、F6、F0、G3、L3等传统高品质燃油汽车,S8运动型硬顶敞篷跑车、高端SUV车型S6和MPV车型M6,以及领先全球的F3DM双模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E6等。2008年10月6日,比亚迪以近2亿元收购了半导体制造企业宁波中纬,整合了电动汽车上游产业链,加速了比亚迪电动车商业化步伐。通过这笔收购,比亚迪拥有了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作为电动车领域的领跑者和全球二次电池产业的领先者,比亚迪将利用独步全球的技术优势,不断制造清洁能源的汽车产品。2008年12月15日,全球第一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在深圳正式上市。2009年,比亚迪计划将推出纯电动汽车,提前20年实现世界汽车工业追逐的梦想。比亚迪设立中央研究院、电子研究院、汽车工程研究院以及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高科技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以及产业和市场的研究等;拥有可以从硬件、软件以及测试等方面提供产品设计和项目管理的专业队伍,拥有多种产品的完全自主开发经验与数据积累,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并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强大的研发实力是比亚迪迅速发展的根本。

  • 顶尖互联网企业和企业家联合创建,对标特斯拉的中国电动超跑,致力于在中国市场打造高端豪华高性能电动车蔚来汽车是一家从事高性能智能电动汽车研发的公司,由互联网企业和企业家投资数亿美金所创建。蔚来汽车已在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中国上海、北京、香港和英国伦敦设立了研发、设计及商务机构。蔚来汽车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公司。以极致的电动智能汽车产品为基础,蔚来汽车将重新定义服务用户的所有过程,为用户提供超越期待的全程愉悦体验。蔚来汽车专注于成为一家以服务用户为使命的公司,一家在移动社交时代所有用户都共同拥有的用户企业。蔚来,寓意“Blue Sky Coming”,公司的标志由此而诞生。标志的上下两部分分别象征公司的愿景和行动:上半部分代表天空,象征开放、未来与目标;下半部分代表延伸向地平线的路面,象征方向、行动与向前的动力。蔚来已来,专注于创造更美好、更可持续的明天。

  • 长城汽车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2018年正式发布,以专属新能源平台为基础开发不同级别车型,现旗下有好猫GT/好猫/白猫/黑猫等系列车型。欧拉品牌是长城汽车旗下全新的新能源品牌,以专属新能源平台为基础开发不同级别车型,于2018年8月20日正式发布,全力出击新能源汽车!长城汽车将品牌命名为“欧拉”,是为纪念科学家莱昂纳德.欧拉,其寓意欧拉用领先的新能源技术,严苛的品质标准,智能化的产品,与时俱进的模式,为新一代都市青年带来更潮流、更智能、更安全、更快乐的出行方式和生活体验。欧拉品牌的标识由感叹号衍生而来,希望给大家带来惊喜,同时代表着长城汽车打造令人惊喜的产品的决心。欧拉ORA代表:Open(开放)、Reliable(可靠)和Alternative(非传统)。

  • 日产汽车公司于1933年在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成立。日产汽车目前在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设有汽车制造基地。并在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和服务。业务概况NISSAN:日产-始终致力于先进产品的开发与技术创新。今天,我们在世界各国与地区得到了充分地信任,为您创造出具有创新性的车辆和服务。英菲尼迪:作为高级车品牌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中东、韩国等地推广,以其先进的造型设计及行驶性能受到关注。其高雅的感性与让人为之感动的优越性能,决定了其更具魅力、充满价值的驾驶乐趣。叉车事业:日产自动车的叉车事业于1957年开始。之后,日产叉车与时代同步,不断改善性能,获得了全球众多客户的极大信任与高度评价。目前,在日本、美国、西班牙、瑞典4个国家拥有生产基地,年产量约为3万台,并发展成在全球85个国家进行销售活动的全球企业。今后,我们还将作为综合物流的中坚企业,为所有客户的生产活动、物流提供可靠的品质与细致的服务。船舶事业:船舶事业运用在汽车产品所积累的技术,于1970年发布首个日本产的真正的游艇发动机,并以此为契机开启事业。之后,将业务扩大到以游艇为中心的船体生产、销售、船舶事业、船外机出口等。为了能高效地经营船舶事业,于2000年成立了“日产船舶株式会社”。这是一家从事游艇开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船舶事业专业公司。为了给客户创造丰富的游艇生活,我们将为客户提供喜爱的商品与服务。日产中国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2月,是日产驻北京的全资子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总部一起管理在华投资。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一直负责日产汽车在中国的公共关系、品牌管理和知识产权等工作。同时,在为日产的全球运营、购买和出口有竞争力的中国制造的零部件等领域,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也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此外,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还参与市场调查工作,如中国市场的设计趋势调查等。东风日产2003年6月16日,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67亿元人民币,是迄今为止国内汽车行业合作规模最大、合作领域最广、产品最全的合资项目。2004年,在整个汽车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东风日产仍然取得了生产64197辆、销售60784辆,销售收入115.7亿元,利税总额35.86亿元的业绩。2005年,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全年销售整车157,516台,增幅160%,名列行业增长率第一位;市场份额由04年的2.4%上升到05年的5%。2005年,东风日产突破性的经营成果被业界和媒体称为“东风日产年”。进入2006年,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确定了超过20万台的年销售目标,同时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继续保持着高速增长的良好销售势头。一、二月份的累计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4%,销售34,041台,再次刷新了销售纪录。郑州日产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3月,是中日合资整车制造企业,2004年10月,重组进入东风体系。目前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11年度河南省省长质量奖获得者。拥有员工总数4000余人。企业定位为东风、日产双品牌LCV产品的主要发展基地,长期致力于轻型商用车的专业化和细分市场的高端化。郑州日产拥有从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到营销服务全价值链的业务流程。按照双品牌发展战略,郑州日产目前共有NISSAN、东风两个品牌、五大序列、八大车型,其中NISSAN品牌包括D22皮卡、帕拉丁SUV、凯普斯达高端轻卡及CDV车型NV200,东风品牌包括锐骐皮卡及其多功能车、奥丁SUV、御轩MPV、帅客城市多功能商用车,是国内LCV产品覆盖最全的企业之一。

  • 诞生于1904年美国,商务车-轿车十大品牌,通用汽车公司旗下,世界著名汽车品牌,汽车工业先驱和行业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别克品牌诞生于1904年,是世界汽车工业先驱和行业发展的有力推动者之一。1998年,上海通用汽车正式引入别克品牌。自进入中国以来,别克始终把握市场脉动,洞察消费者需求,整合科技、产品和服务资源。目前,别克品牌已经拥有舒适车型、轿跑和SUV三条产品线,以完善的产品阵列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通过BIP别克智能驾乘体系同步全球新汽车技术,为消费者带来更出众的核心科技价值。别克关怀一直秉承“比你更关心你”的服务理念,提升客户体验。别克的创立 1904年5月19日,大卫 ·邓巴· 别克在布里斯科兄弟的帮助下创建美国别克汽车公司,但不久公司就陷于了困境。1904年下半年,一个马车制造商William C. Durant看准了别克BUICK未来的巨大潜力,毅然买下了这家公司。他在1908年成立了通用汽车公司,并沿用别克BUICK品牌作为开拓新公司的基石。同年,以别克汽车公司为中心,成立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当通用汽车公司扩大后,别克部成为通用汽车公司的第二大部门。它主要设计制造中档家庭轿车。别克汽车的销量在通用汽车公司内第三位。别克车具有大马力、个性化、实用性和成熟的特点。别克旗下包括众多车型:凯越、英朗、君威、君越,GL8及雷昂达,昂科雷,昂科拉等。别克在美国的汽车历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一大台柱,带动了整个汽车工业水平的进步,并成为其他汽车公司追随的榜样。